晉育鋒:雙星閃耀推動酒企高成長
在解析白酒行業發展的各種要素資源中,如果我們拋開所有的外部要素和產品力、品牌力、渠道力等內部系統要素,單從企業領袖的個人推動力維度來判斷,我發現,從2003年至今連續高成長的白酒企業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中,基本存在一個共性特征——“雙星閃耀”。即企業內部都有兩個明星式的企業領袖,以完美的搭檔組合,共同推動了企業的高成長。?
2010年前,雙星組合比比皆是:洋河的楊廷棟和張雨柏;枝江的蔣紅星與曹生武;稻花香的蔡宏柱與王心高;衡水老白干的劉彥龍和王占剛;古井貢的曹杰與劉敏;西鳳的張鎖祥與高波……包括當年的茅臺、五糧液也是如此。 ?
當然,不排除個案,如四特、白云邊、老村長以及魯酒個別企業,但對大多數走向30億規模的企業而言,雙星組合成為了所有成長要素共性中比較突出的一個特征。?
但今天仍然存續的雙星組合,僅剩下瀘州老窖的謝明與張良,以及牛欄山的李懷民和宋克偉。?
這就引發了我的興趣,雙星組合的企業中,一個主戰略,一個主執行;一個主外,一個主內。究竟能呈現幾種組合形式??
在對不同企業的領袖推動力分析中,我發現有三種雙星組合:董事長與總經理、董事長與銷售總經理、總經理與銷售總經理(西鳳是唯一的例外)。?
反觀豫酒,無論過去還是現在,都還沒有一家企業呈現這種組合。這也應該是豫酒企業難以做大的一個方面的原因(目前來說,杜康基本具備了雙星組合的條件,即總經理和銷售總經理組合)。 ?? ?
我曾就這一發現跟業內眾多資深人士交流過,大家探討后比較一致的觀點是:對于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酒企而言,雙星閃耀不是企業高成長的充分條件,但的確是個必要條件。?
也就是說,沒有雙星組合的企業,不一定停步不前,無法成長;而一旦形成雙星閃耀,則必然推動企業持續成長。?
當我們把企業看成一個具象的人,從企業人格角度看,雙星組合也是相對完整的,沒有人格缺陷的。?
而沒有形成雙星閃耀的企業,從內部管理看,企業人格的缺位必將使所有主流決策集于一身。我們從決策流程與慣性思維看,一是過去的高成長證明了企業領袖所有決策的正確性;二是在今天面臨行業大周期拐點下的盤整、轉型、升級與再造中,企業內部的組織決策與判斷是否仍然能延續過去的正確性? ?
從企業發展角度看,單一明星式企業家在過去的高成長中,極大的積蓄了個人魅力與內部權威,從而逐步讓組織的團隊喪失了主動的判斷與思考。長此以往,隨著企業領袖越來越“被神話”,在組織內部各個層級里,必將無形中逐步形成對領袖個人的決策的高度依賴。這是一個必然,我們從無數企業案例中都見證過。?
對任何企業而言,這才是未來最大的風險! ?
因為像王石一般的在與不在一個樣、不影響內部決策和市場推進的企業畢竟少之又少。至少在白酒行業,我們都沒有全球500強那樣的不過于依賴某一個企業領袖的戰略系統。?
他們是戰略驅動,而我們直到今天,仍然處在機會驅動階段。機會驅動,靠的是什么?正是企業領袖對行業商機與未來趨勢的把握,或者說僅是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。當經過論證分析后,消除了領袖的焦慮感,才有可能達成目標。?
但越是這樣,當主要靠一個人去把握機會時,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預判永遠正確。?
我也清楚,國企和民企的企業領袖與高管的形成路徑差異很大,能否形成雙星組合有時并不取決于核心領袖的作用,但還是借此文給所有酒企提個醒。?